首页|部门概况|科研平台|研究院动态|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周超
2023-03-12 17:33  

       周超,男,1984年10月生,博士,正高级研究员,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超导应用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2014年荷兰皇家科学院&Twente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国际热核聚变组织任博士后研究员,2016年至2018年荷兰Twente大学能源材料与系统中心高级研究人员,在2018年至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正高级研究员。


      电子邮件:chao.zhou@ipp.ac.cn



主要研究方向:

核聚变超导导体;高场超导技术应用;超导性能衰退机理,超导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超导材料低温技术。


科研工作:

先后在中科院等离子所,国际热核聚变组织(ITER)学习和工作,长期从事超导磁体科学与技术以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十三五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作为一级课题负责人进行高温高场超导技术的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B类)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负责人)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法国CEA Saclay中心及欧洲核子中心CERN等建立深入合作,进行了14T超高场高性能核磁共振磁体系统研究与关键技术预研,以及低液氦1.5T商业化核磁成像系统开发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7T核磁共振成像装备制备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


主要科研项目:

[1] 2015年聚变与超导领域Monaco Fellow,主持;

[2] 中共中央组织部,2019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大型高场超导技术与工程应用,主持;

[3]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培育,7T核磁共振成像装备制备及产业化项目,主持;

[4] 国家自然基金,面向高场应用的ReBCO超导导体电磁热应力下性能表征及其高场下性能衰退机理研究,主持;

[5]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液氦低温超导核磁共振磁体研发,参加

[6] 中国科学院,先导B类先导专项,下一代高场超导磁体关键科学与技术,参加


代表性论文论著:

(1) Dai T.l.; Qin J. G.; Gao G.; Zhou C.*; He L. C.; Li J. G.; Research on Transient DC Bias Analysis and Suppression in EPS DAB DC-DC Converter, IEEE Access, 2020, 8(1): 61421-61432.

(2) Zhou C.* ; Marc Dhalle; Herman ten Kate; Arend Nijhuis; The Effect ofStrain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uperconducting Strand and Cable in aConduit Conduc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9, 29(1):0-8400105.  

(3) Zhou C* ; Yagotintsev K A; Gao P; Haugan T J; van der Laan D C; Nijhuis A; Critical Current of Various REBCO Tapes Under Uniaxial Strain , IEEE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6, 26(4): 0-8401304.  

(4) Zhou C. *; Bessette D.; Devred A.; Romano G.; Vostner A.; The Scaling Parameterization of ITER Superconducting Nb–Ti Strands Throughout Worldwide Production ,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6, 26(4): 1-4.    

(5) Ilin K. ; Yagotintsev K. A.; ; Gao P.; Kosse J.; Otten S. J.; Zhou C.*,Experiments and FE modeling of stress–strain state in ReBCO tape under tensile, torsional,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28(1): 1-17.


发明专利:

[1] 一种利用协同发泡法制备的矿用泡沫膏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310347147.3,2015年;

[2] 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粉煤灰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201610102612.0,2019年;

[3]一种利用复配偶联剂对粉煤灰漂珠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ZL201210334756.0,2014年。


个人荣誉:

2013年获得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超导领域奖。


关闭窗口

管理员邮箱:gdyjyhf@aust.edu.cn

单位电话: 0554-6631531